十市精神卫生中心:以“岐黄之术”助力精神健康发表时间:2024-10-10 15:30 健康是幸福之基,为了让精神心理患者回归日常,近年来,市精神卫生中心坚持中西医结合疗法,持续普及精神卫生常识,搭建心理防治全体系,让人人得享精神健康福祉。 焱焱病了。3年前,他开始感到胸口发闷疼痛,父母带着他无数次去医院检查心脏,从未查出过明显的器质异常。 父母几乎就要放弃了。“是不是精神出现问题?”朋友看着心疼,给父母出主意。虽然不情愿,但他们还是带着焱焱来到十堰市精神卫生中心。 “孩子有些焦虑。”医生解释,心理或情绪痛苦可以造成身体的慢性疼痛,在医学上称作“躯体化障碍”。医生开出汤药配合针灸,仅用了七天焱焱症状明显减轻。 这些年,人们压力变大,焦虑增加,心里茫然,丧失了爱人和爱己的能力,精神心理得病的人越来越多。健康是幸福之基,为了让患者回归日常,近年来,十堰市中医医院(市精神卫生中心)坚持中西医结合疗法,持续普及精神卫生常识,搭建心理防治全体系,让人人得享精神健康福祉。 在中医中寻找答案 这是夏果被确诊为抑郁症的第三个年头。她是美术生,艺考那一年,因为精神高度紧张,她神志开始飘忽不定,她形容自己就像毕加索的一幅画,头、四肢、身子、两个眼珠子,浮在空中,各飘各的。 为了寻找病因,她在武汉连跑三家医院,求助心脏科、心血管科、消化科,无果,只能又去看精神科,最终确定她得了抑郁症。 治疗的第一步,就是吃西药,但长期服药的副作用也很明显:“头皮、脸皮至颈部火辣辣地烧,强烈的恶心,从食管到胃部一阵阵痉挛。手脚冰凉抽筋。眼睛发矇,眼眶发热潮湿。”一种药,她吃了十天,心率降到一分钟只有 45下,人都起不来了,医生才给她停药。 后来,她回到十堰,希望从中医中找到答案。在十堰市中医医院,夏果找到易天军,他是市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还是市中医医院妇女及青少年儿童病区主任,在临床上有三十多年经验。 “你还是试一试中西医疗法吧。”易天军让夏果减少西药的服用,另开了化痰开窍、安神益智、解郁安神的中药汤剂,并配合针灸、穴位贴敷、刺络放血。为期14天的疗程结束后,夏果感觉身体变轻了,精神好了很多。 “其实,我们一直在尝试从中医中寻找答案。”市中医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李伟说,精神心理疾病在中医中被称为神志病,中医记载了大量成功案例。 这些年,市精神卫生中心一方面从古籍中挖掘中医宝藏,另外从自身中医实践出发,总结出了精神心理疾病“四大特色防治体系”:武当养生中医心理精神卫生融合治疗体系、中医药提前干预精神类疾病季节性发作治疗体系、中药改善精神障碍患者长期服用西药带来的毒副作用治疗体系、应用中药对患者出院后巩固治疗体系。 另外,中心开展20余种中医药适宜技术,自制中药制剂10余种,配合经颅磁刺激治疗、ECT多功能治疗系统、音乐减压治疗系统、脑电功能监护系统,多导心理、生理检测评定系统等多样化的辅助治疗。 “目前,中心精神心理疾病好转率由单纯应用西药的60%提高到90%以上,在全省医疗体系中独树一帜。”李伟说。 架起“连心桥” 牵起“暖心线” 在市精神卫生中心一楼走廊尽头,有一个不起眼的房间,这里房门紧闭,少有人进出。 房间里,有两张桌子,其中一张上面放着两部电话。一部白色,一部黑色,10个数字按键,0719-8797153和0719-8787518是它的代码。不论何时,拨通这两串号码,电话那头总会传来温柔镇定的声音:“您好!有什么可以帮您?” 这是十堰市中医医院(十堰市精神卫生中心、十堰市心理卫生服务中心)心理咨询及危机干预中心心理热线,又称“蒲公英热线”。 “蒲公英的种子无论飞多远,只要有土壤就能努力发芽、开花、结果,它代表着勇敢、坚强和希望。”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夏启芝解释。开通10年,蒲公英热线从未中断,超过5万人向它倾吐自己的秘密、倾诉心灵的彷徨与伤痛。 “有时候,热线就像一根救命稻草,真的能拯救一个脆弱的灵魂,尤其是未成年人更是如此。”夏启芝说,几年前蒲公英热线每天只接听一到两个孩子求助,现在一天就有十几个,其中被焦虑和抑郁困扰的孩子大约占60%-70%。 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不能只通过线上,还须关口前移。近年来,市精神卫生中心牵头组建市级心理人才库65人,专家宣讲团30人,宣讲团100余人,常态化深入到学校、机关开展心理健康科普教育500余场次。帮助建立18个医院心理门诊,10个未成年人辅导中心,累计发布500余个短视频和情景剧,开展专业培训30余场,开展中小学生情绪测查10万余人,开展未成年人犯罪对象心理干预辅导20余人,开展庭前调解心理干预40余次,为特殊儿童撑起心理健康“保护伞”。 搭建心理防治全体系 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八大病区,1500余人的专业队伍、中西医结合独树一帜……如今的市精神卫生中心是全国首批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也是市中医医院第二名称,担负着全市精神疾病防治与健康指导。 可在十多年前,全市仅有三家精神卫生诊疗机构,且全部集中在市区,广大县乡和农村,精神卫生防治尚处空白。2008年12月28日,根据市卫健委批准,市精神卫生中心在十堰市中医医院正式挂牌,自此全市心理卫生事业开始步入快车道。 十余年来,中心累计接收各县市区进修人员200余名,开展100余场不同层次的专业学术讲座,组建省市学会3个,帮助六个县市区先后建起精神障碍诊疗病区,发挥了辐射带动作用。 以人才培养为抓手,各地精神卫生事业迅速崛起。竹山县4万平米的精神病医院拔地而起,郧阳区精神卫生中心大楼投入使用,国药茅箭医院、竹溪精神卫生中心、房县精神病医院、丹江口市精神病医院正在提档升级中,全市公立医院80%以上建立了心理门诊,同时,中心协助社区建立心理咨询室20余个,服务区域涵盖十堰、神农架、陕西、山东、新疆等。 2021年11月,十堰市精神卫生中心牵头成立了十堰武当心理健康及精神卫生专科联盟,联盟由37家成员单位组成,理事86人,包括6个县市区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精神病院、精神卫生中心、社会心理健康及精神卫生机构。 在全市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中,实现了100%乡镇(街道)成立了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小组,形成了由精防办、精防技术专家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在内的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