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过冬,绷紧“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作”这根弦~

发表时间:2024-12-02 09:47

进入寒冬

气温降低的同时

心脑血管疾病也进入了高发期

据气象学研究发现

气温每降低1℃

心脏病发病率就会增加2%

而70%以上的脑卒中也发生在冬季

▽▽▽


“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十堰市中医医院心脑病科主任左可方介绍,特别是中老年群体,生理功能正处于由盛转衰阶段,脏器功能在慢慢减退,且普遍存在中医认为的血脉鼓动无力等问题。

图片

图片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中医有高招



“如今,我这一身好身板儿,真要感谢中医的帮助。”回忆起自己治疗心梗的经历,刘奶奶显得很激动。


5年前,刘奶奶突感胸闷、胸痛、呼吸困难被紧急送医,检查确诊为心梗,并进行了急诊冠脉支架植入手术治疗。虽说术后身体得到了恢复,也在规范用药,但刘奶奶时常感到气短乏力,更不幸的是,1年后,她的心梗再次发作。


图片


入院的第一时间,我们启动胸痛绿色通道,建议急诊介入手术”左可方主任介绍,但刘奶奶考虑到去年才做手术今年又发病了,坚持要保守治疗,家属劝说也不听。随后遵从老人的意愿,左可方主任团队决定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在西药的常规治疗下,加以中医辨证施治,为老人开以益气活血,化瘀通络的中成药。很快,刘奶奶的病情得到好转,用药1周后,老人的病情基本恢复。康复出院后,刘奶奶也在坚持服用左可方主任为其定制的膏方,如今4年过去,老人的病情再无发作,75岁高龄的她身子骨十分硬朗。


图片


《黄帝内经》有云,“心主血脉”,脉为血府,与心相连,使血畅流脉中,环周不休。若外感寒热,邪伤气血;或情志不和,气滞血阻;或生活失节,痰淤内生阻脉;或久病气弱,均可致使气血失衡。


左可方主任介绍,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急性发作,西医外科手术能够进行有效救治,帮助患者脱离风险,而中医的优势在于望闻问切,辨证施治,针对不同的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图片


十堰市中医医院心脑病科,在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上中医特色突出,治疗手段众多,中药汤剂、药茶、食疗、针刺艾、走罐、火龙罐等都有着良好疗效。


图片


图片

饮食调护,重视预防



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显示,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推算目前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数约2.5亿。


心脑血管疾病不仅是患病者人数庞大,还有着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特点,左可方强调,因此,心脑血管患者要坚持中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老年等易患病群体更要做好预防,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早关注心脑血管疾病。


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要重点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中医认为食物与药物性味相同,也具有治疗疾病的作用,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重视饮食,做到合理膳食,均衡营养,不片面追求营养摄入,也不强进荤腥油腻之品,调理好脾胃功能,同时遵循“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调护原则,注意不同疾病的饮食宜忌,做到因症施食、因时施食、因地施食、因人施食。


在起居上,除了适当锻炼,提高免疫力,中老年群体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更要注意避免起床过猛、走路过快。


图片


左可方介绍,医学上,清晨到上午10点之前被称为“魔鬼时间”,这段时间多是起床时间,人在睡眠时,迷走神经兴奋,身体处于安静状态,血流缓慢、血压偏低、血液黏稠度高,这时如果起床过猛,且起来后就开始锻炼,容易心率加速、血压升高,极易促发心脑血管的栓塞。此外,随着年纪的增长,脑供血不足,猛然起床导致头部的突然位置变化,也容易导致“耳石”脱落,头晕目眩。


“平时,我们也要注意感知身体发出的一些‘信号’”左可方强调,当出现心慌、胸闷、四肢无力、眩晕、头痛、耳鸣等症状时,就要警惕是否是心脑血管出现问题,要做到及时就医,早发现,早治疗。

分享到:
联系电话:(0719)8792997 急救电话:(0719)8792195 ICP备案:鄂ICP备2023022208号-1
十堰市中医医院位于顾家岗丹江路1号,乘坐2路、9路、10路、12路、13路、25路、26路、59路于中医院站下车即到
会员登录
登录
其他账号登录:
留言
回到顶部